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| 繼續訪問電腦版

OCC Forum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查看: 2727|回復: 0

HKET - 90後港大醫科生 自發設立罕見病病人名冊

[複製鏈接]

79

主題

138

帖子

495

積分

中級會員

Rank: 3Rank: 3

積分
495
發表於 2019-2-19 00:24:22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「天使綜合症」係一個罕見嘅基因遺傳病,屬於中度至嚴重殘障級別,患者終生也需要照顧者全天侯照顧及護理,至今亦未有藥物可根治。
我地能夠做的,就唯有盡量堅守呵護及照顧小天使嘅使命;我地亦樂於分享及交流,透過第一身嘅經歷,感染及散播愛嘅種子。隨著時代嘅進步及社會大眾嘅關注,我地期望...「天使綜合症」終有一天可被根治!
特別鳴謝我地*【香港守護者】罕見病專家鍾侃言醫生,多年來致力推動本地醫科生認識及關注罕見病不遺餘力。作為一個病患者家長,從來都冇諗過可以係大學分享及演講,但被鍾醫生嘅一句至理名言所感動:「病人家長嘅分享永遠係最有說服力的!」
今日看到全港首屈一指嘅莘莘學子為罕病打打氣,我地確實感到十分感動及驕傲!

HKET - 90後港大醫科生 自發設立罕見病病人名冊
罕見病又稱「孤兒病」,不但患病人數少,更缺乏社會相關的資源與援助,許多病患都會感到孤立無援,因而有此名。數位港大醫科學生,於一次的課堂講座首次接觸罕見病個案,從而萌生幫助病患的念頭。自發做義工、建立病人名冊,想為罕見病出一分力,更呼籲其他醫科生一同參與。

6位港大醫科生朱正元(William)、陳子晴(Dorothy)、蔣樂穎(Lorraine)、黃曉澄(Emilie)、鄧惠慈(Esther)和曹皓然(Oscar),分別來自四年級和二年級。前年的一次醫學人文課堂,教授請來罕見病之一的「天使綜合症」病人家屬作分享,令在場的William、Dorothy和Lorraine印象深刻。「學校課程中,我們甚少有機會接觸罕見病症,那次可算是我們的第一次。」聽着家屬分享治療困難和不完善的醫療系統,一句:「孩子是我的天使,為了他我沒有放棄的理由。」啟發了幾位醫科生開始思考:能為罕病病者做些甚麼?

「聽畢他們的分享後,第一個念頭是想多關心和聆聽他們的說話,了解他們更多。」William和Dorothy說。「我們有主動接觸幾個病人團體,如雷特氏症、天使綜合症等,參與他們的義工服務和活動,跟他們多交流,有需要就呼籲更多同學幫忙。」其後再接觸到香港罕見疾病聯盟,漸漸發現設立罕見病病人名冊的重要性,William和Dorothy便成為先頭部隊,善用自己的醫學知識開始籌備,並找教授、醫生支援,過程中更遇上另外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學。
罕病病患急需病人名冊
坊間有罕病病人設立的互助組織,惟香港的醫療制度上缺乏罕病的定義、資料和數據,不只病情,連日常生活困難、治療心得等,都沒有系統性的記錄。有病患求醫時,更無法即時被診斷為罕見病,社會上缺乏一定認知。「病人名冊可以收集病患人數、發病時間、存活率、會引發甚麼併發症等,因而能早些確診,或知道可用甚麼藥控制病徵。」Dorothy解釋。

無論於研究藥物,還是診症階段,病人名冊均可作參考依據,讓醫生和病患從中了解病症。美國、歐洲、台灣都有相關資料,但香港沒有。如有些外國藥廠有新藥,欲與香港罕病組織合作做試點,亦可能因缺乏病患數據參考而卻步,增加香港與外國醫療學術界接軌的難度。同樣,本地罕病組織或因沒有病人數據,難以申請資金援助,減輕病患的治療負擔。

不只診症 更想治癒病人
現時在教授和醫生的幫助下,Dorothy、William、Lorraine、Esther和Oscar正籌備不同的病人名冊,當中包括血友病和結節性硬化症。先設立問卷了解病患的生活質素,再翻閱病歷了解每個病患的故事,收集官方的病人總數數據,一切尚在起步階段,而Emilie則積極舉辦罕見病患交流活動。讓幾位醫科生在課外時間努力的原因,全因看到罕病病人有需要,但未被幫助的境況。「其實是不同罕病病人和其家屬不放棄的心,感動了我們。」Dorothy補充。

因一次擔當罕病病人與醫生間的繙譯員,令Lorraine親身感受到病人的需要。「身為醫科生,可作為醫生、病人和家屬之間的橋樑,用我們暫時學到的醫學知識為病人付出,覺得很有意義,鼓勵我繼續更積極參與。」而與罕見病患建立的友誼,亦是一大推動力。「過程中認識到很多病人和家屬,漸漸他們不只跟我分享病情,還有生活大小事。」這份連結和信任,令William很驚訝和感動。不局限於醫科生與病患的身份,漸漸變成朋友,恆常聯絡。
渴望更多醫科生能參與
建立病人名冊絕非易事,做研究、收集數據的程序相當繁複。5人之力未必足夠,他們渴望能一直承傳下去,「希望可以推動至所有同學都對罕病有認識,可能將來也有機會減少(罕見病)難以診症的情況。當更多同學了解並關注的時候,未來可能令罕病病人能及早得到治療。我們都會畢業,漸漸變得忙碌,希望有人會繼續做、可以承傳,推動其他醫科生一起關注罕見病。」雖然現時只是開始階段,但若未來能按步發展,整理足夠的資訊與其他國家交流,對罕見病患的治療、復康和生活,可有很大的幫助。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註冊

x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HKASF|Archiver|手機版|One Click Care  

GMT+8, 2024-3-28 18:22 , Processed in 0.038480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